Categories
Farming

根本

偶然一次經過我在幾年前種下的檸檬樹和橙樹,看見他們仍然生長得不錯,一下的感動便打算在新租的這邊也種一些果樹。不是全部種一年生的植物,一來這樣農場會平衡一點,二來也可以實習一些種樹的知識。種果樹,可能大部分的資料都關於修剪和在泥土上植株的管理,但對於根部的資料卻不多。幸好找到一位台灣教授的講解,對植物的生長又多了一種不同角度的認識,特別是樹的構造和生理機制的認知。

之前在一個本地很有名的農場買了一些果苗,這些果苗很健康而質素也很好,但總是奇怪地新芽出得很慢,而有一些苗總是很容易缺水,所以決定作一次深入的調查。今天把這些果苗的根也鬆開,發現有一些有盤根的現象,而有一棵沒有新芽發出來的,原來就是兩條主根交叉互相搭著生長,如果這樣種下去,長遠植物的根會自己把自己摙死,所以要作出適度的疏理。

而有一些苗因為是壓條苗,所以根頭最核心的部分是黏土和乾草混合的泥團,時間久了這會變得很硬很實,有一棵泥球也變成灰黑色,證明缺氧不透氣了。所以遇到這樣也把它清理乾淨,希望可以幫助根部生長。而壓條苗(或扦插苗)好處是通常枝幹是在母株上比較優質的側枝,但缺點是根部沒有實生苗的主根,缺乏向下性的深根。

這個農場的嫁接苗很不錯,根部砧木是用實生苗有主根的,而在內地網購的價錢可能很便宜,但砧木有可能是用扦插的莖來做,那樣就沒有實生苗主根的優點。不過,就算苗的質素很好,始終是用花盤培養,根部在有限範圍生長未能自然搌開,買回來的樹苗最好還是把根部拆開整理一下。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兩種力量

Biodynamic 常常會強調兩種力量 – earthy force 和 cosmic force,即是地球和宇宙的力量,兩種力量可以由鈣(calcium)和矽(silicon)代表。地球的力量會使植物橫向多方面生長,代表擴張。宇宙的力量會使植物向垂直上下生長,代表收縮。雖然有些植物如豆會比較傾向 earthy force,而有些植物如草會比較傾向 cosmic force,但其實所有植物生長都需要兩種力量才能展現應有健康的型態。

正如我在簡介會中強調,植物需要兩種力量互相協調才能生長。好像這朵向日葵,可能大部人只會留意它開花擴張的一刻,但要開出漂亮的花朵,就必先有花蕾時收縮的力量。所以在外國的玫瑰,越大朵的玫瑰花便需要越冷的冬天去累積力量,等待春天時綻放。

就算是實行有機種植的人,常常受現代「科學的」農耕概念所影響,為了收成總是加很多氮肥去「幫助」植物生長,但卻沒有留意到高氮除了破壞土壤的健康,植物還會有過多的葉面橫向生長。而種果樹修剪時,往往進行過度的矮化,除去太多的頂芽壓抑樹木高度。

最近看了一些資料,發現原來 Rudolf Steiner 這種觀點能用科學去解釋。科學上,植物會生產兩種激素,一種是生長素(Auxins),由頂芽生產,刺激植物向上向光生長,而生長素會在向下流動時壓抑側芽生長,去到根部則刺激細根的產生。而另一種激素為細胞分裂素(Cytokinins),由根部生產,刺激細胞分裂和葉片及側芽生長,植物外型會變得肥大。基本上植物需要兩種激素的平衡來生長出合適的型態,而這與人智學在植物的理念是一致的,只是現代人太迷戀「農業技術」那種不斷「增加生產效益」的做法,一味偏重追求肥大的而忽略植物同時需要收縮的力量。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綠肥講解

每次有人問我最近種什麼的時候,我總覺得難以解釋,只能說沒有種什麼只是在養地。其實現在差不多整塊田也在種綠肥,這批綠肥有青皮豆、太陽麻和向日葵,不過太陽麻長勢比較強,所以看上去一片只有一種植物。

今天普普通通地舉辦一個 Biodynamic 簡介會,旨在推廣一下種綠肥和做堆肥,解釋 biodynamic 為何如此著重農場生命體的自給自足。這片綠肥種植時間未到兩個月,但應該一兩個星期內便可以收割。下週可能有颱風,之後便可以割下做堆肥,然後再種下一批綠肥。

在太陽日照下的太陽麻散發出生命力的光芒,每次看到也感謝生命的奇妙。人智學和 biodynamic 最終目的不只是表面地要種出所謂「比較優秀」和「有營養和力量」的食物,而是透過改善環境和土壤,人鍛煉出更強的意志力,去幫助地球進化到下一個時代。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Farming

Compost Preparations 堆肥配方

Biodynamic 有六種專門用在堆肥的配方,分別是 Yarrow (502), Chamomile (503), Stinging Nettle (504), Oak Bark (505), Dandelion (506) 和 Valerian (507),六種堆肥各有不同的功能,就如生物有不同器官支持身體的運作。今天不會詳細講述,否則篇幅便會太長,有興趣的話可以找找以前帖子的講解。

六種配方的頭五種都是固體狀,外面類似已熟成分解的有機質,它們都是用植物的部分加入動物器官(除了 Nettle)再埋入土地中轉化製作而成。基本上無論有多大的堆肥也只需要極少量的配方(手指一撮),因為它們所帶來的力量會慢慢滲透到整個堆肥之中。這五種配方通常會先用堆肥或熟成的有機質包好,然後再在堆肥開出五個洞放入。開洞和配方放置的位置則各師各法,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偏好,而且也需要按堆肥的形狀放置,今次我便選擇以一字排開地放置。

相隔一天時間,堆肥已經有五十度,放入配方時也能感受到發酵所帶來的生命力。把洞口封好後便把 Valerian 加入雨水中攪拌二十分鐘,然後平均灑遍整個堆肥上。之後一個月就可以讓力量(force)在堆肥中運作,而通常加入配方的堆肥會更能保持發酵的温度。

如同所有生物,堆肥也需要一層皮膚去保護,所以放好配方後便要用泥土和草覆蓋來保濕和保温。由於香港沒有幾個人種米及稻草難求,所以田中故意留下一些草頭來割草做覆蓋。今天晚了下田,割到一半便要離開,明天再割一點連側邊也蓋好便能完成了。

若果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 Biodynamic 這種能自給自足的農法,歡迎報名參加5月27日的活動啊!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Farming

翻堆肥和豆渣

灑完配方之後,特別抽時間去處理之前的堆肥,始終農場要能生產足夠的肥力(fertility)才能在秋冬生產。由於之前只用雜草做堆肥,堆肥的碳氮比例並不太好,碳的比重太高,引致分解較慢,升温也不夠長時間。

Biodynamic 著重營造一做自給自足的農場生命體,但一開始未能平衡的話,便要像人生病一樣需要療劑去幫助回復平衡。堆肥缺乏氮元素的話,其實可以自行種植綠肥植物補充,但由於第一批綠肥植物還要一個月才能收割,所以今次便要從外界引入。因為姐姐認識附近一間豆品廠的老闆,知道他們使用的都是非基改大豆,所以便拿了幾桶豆渣來加入堆肥。

豆漿雖然好喝,但其實很多營養成份還留在豆渣之中,蛋白質十分豐富,不用一天便會變異發臭,所以豆渣一定要與大量的有機質混和,幫助發酵分解。今次翻堆就是把舊堆的枯草鋪起,然後一層層地加入豆渣和石灰粉,中和細菌分解時的酸性。

其實豆渣和花生麩性質十分相似,都是高氮的物質,可能坊間有些農夫會直接把這些「肥料」(包括雞屎肥)直接混入泥土,但我卻十分不同意這種做法。這些高氮的物質分解時會引起高温和酸性,不只是單單「燒根」的問題,而是會長期影響土壤的健康。一來分解這些未熟成物質的細菌就是引起植物生病的細菌(在人智學上植物不會生病,而是細菌從泥土中擴展生長到植物上,分解原始物料的細菌又怎會不分解攻擊植物呢?)二來正如一位台灣老師所說,分解這些物料所引起的酸性會使植物吸收過量的鋁收致中毒,而若果在泥土加入石灰中和酸性的話,泥土中有太多的鈣離子反而會導致植物不能吸收其他元素。當植物未能有效吸收養分時,很多農民便認為是土壤的缺乏,然後加這個加那個地在土地上做生化實驗。

這就是現代唯物科學的片面,自然能做的事情遠比科學精炒,很多人可能會背誦出一些現象的發生,但他們從未有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而古人就直觀地知道要做堆肥把未熟成的物料分解,放入泥土中的堆肥是完全熟成的,而且含有健康的菌種。堆肥有多少「有效氮」根本不重要,因為堆肥中的細菌真菌就已經能提供植物長久的養分去生長。

今次做堆肥用了另一種形狀成堆,沒有堆到太高,試試看長條形的效果會是如何。今天又熱又濕,工作不容易,完工時身體也有點過熱,所以明天才加入堆肥配方和覆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