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完配方之後,特別抽時間去處理之前的堆肥,始終農場要能生產足夠的肥力(fertility)才能在秋冬生產。由於之前只用雜草做堆肥,堆肥的碳氮比例並不太好,碳的比重太高,引致分解較慢,升温也不夠長時間。
Biodynamic 著重營造一做自給自足的農場生命體,但一開始未能平衡的話,便要像人生病一樣需要療劑去幫助回復平衡。堆肥缺乏氮元素的話,其實可以自行種植綠肥植物補充,但由於第一批綠肥植物還要一個月才能收割,所以今次便要從外界引入。因為姐姐認識附近一間豆品廠的老闆,知道他們使用的都是非基改大豆,所以便拿了幾桶豆渣來加入堆肥。
豆漿雖然好喝,但其實很多營養成份還留在豆渣之中,蛋白質十分豐富,不用一天便會變異發臭,所以豆渣一定要與大量的有機質混和,幫助發酵分解。今次翻堆就是把舊堆的枯草鋪起,然後一層層地加入豆渣和石灰粉,中和細菌分解時的酸性。
其實豆渣和花生麩性質十分相似,都是高氮的物質,可能坊間有些農夫會直接把這些「肥料」(包括雞屎肥)直接混入泥土,但我卻十分不同意這種做法。這些高氮的物質分解時會引起高温和酸性,不只是單單「燒根」的問題,而是會長期影響土壤的健康。一來分解這些未熟成物質的細菌就是引起植物生病的細菌(在人智學上植物不會生病,而是細菌從泥土中擴展生長到植物上,分解原始物料的細菌又怎會不分解攻擊植物呢?)二來正如一位台灣老師所說,分解這些物料所引起的酸性會使植物吸收過量的鋁收致中毒,而若果在泥土加入石灰中和酸性的話,泥土中有太多的鈣離子反而會導致植物不能吸收其他元素。當植物未能有效吸收養分時,很多農民便認為是土壤的缺乏,然後加這個加那個地在土地上做生化實驗。
這就是現代唯物科學的片面,自然能做的事情遠比科學精炒,很多人可能會背誦出一些現象的發生,但他們從未有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而古人就直觀地知道要做堆肥把未熟成的物料分解,放入泥土中的堆肥是完全熟成的,而且含有健康的菌種。堆肥有多少「有效氮」根本不重要,因為堆肥中的細菌真菌就已經能提供植物長久的養分去生長。
今次做堆肥用了另一種形狀成堆,沒有堆到太高,試試看長條形的效果會是如何。今天又熱又濕,工作不容易,完工時身體也有點過熱,所以明天才加入堆肥配方和覆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