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準備

由年初開田到今天,其實一直都是在準備秋播,因為土地的地力不是買一包肥料就可以得來的,而是要透過養地而來。這一個月就不斷地割綠肥,然後做堆肥,這些有機質在半年後就可以成為給予土地的「食物」。(而之前做的堆肥勉強可以做秋播的基肥)

當然,七八月的夏天有充沛的陽光,而且雨量很多,割下太陽麻綠肥後不想把土地裸露,因為這樣會造成不少水土流失,而且也浪費了太陽的力量。所以割完綠肥做堆肥後就開溝種多一遍另一種綠肥,當這批綠肥兩個月長成後便可以打碎直接還田,提供秋播的養分便能大大提升,這便是農夫或以土地養育者應有的養分管理計劃。

種第二遍綠肥我沒有翻土,也不用翻土,因為我希望保持土壤的結構。但不經常翻土不代表土壤會變得很硬不能操作,因為如果種植覆蓋植物或用物料把泥土覆蓋,泥土沒有受到雨水直接打實,也沒有長期被暴曬,泥土是不會嚴重結板的。反而如果像一般的農夫貪方便不斷以機器翻土,一來香港的雨量會破壞土壤,二來土壤下面便會出現犁底層(soil pan / paw pan / hard pan),那時這不透水層便會妨礙植物的根部發展了。

就是這樣割綠肥、做堆肥、開淺溝種綠肥,慢慢地做了一個月,剩下最後這塊小田便完成了。當然可能如我在之前一個分享會被問到,這樣做會不會不夠收成(經濟效益),但我的看法是如果要經濟效益就不會選擇耕種,始終現代社會的農作物價格太低,這「行業」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這是全世界的社會問題。而蔬菜市場只計算產量而未能給予品質一個正確的價格也是市場問題。從理性上看,這些問題其實和如何種出有力量的食物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等開花

最早一批太陽麻種了差不多70日還未開花,不知是不是因為之前雨天較多的關係,還是日照時間還在增長,感覺開花的時間比以前慢了不少。因為怕太遲割綠肥會比較多木質化,打碎和分解的難度會增加,所以一直躊躇著應不應該提前在未開花時便割下來作堆肥。

趁週末太太有時間去田地便徵詢她一些意見,以她的感覺是這些太陽麻還未夠時候開花,它們還在向上生長尋找那點星芒(astrality)。人智學認為植物開花是當植物透過土地的以太(ether)向上生長,當etheric 和 astral 接觸的那一點便是開花的位置。她認為這片土地可能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耕種生產,土地星芒的力量比較弱,忘記了要使植物開花結果。所以這批太陽麻最好是讓它們繼續生長到開花,那樣星芒的力量就可以回到土地中,未來再在這片土地種植時,植物便會更能會開花結果。

其實從植物開花的位置也可以判斷到植物的毒性,如上所述,開花的位置是 astral 交接的位置,如果植物的花朵不是生長在頂端,而是生長在接近莖的位置,那代表那棵植物有相對多的部分被 astral 滲入。對人而言,進食植物的 astral 就會失衡,即等如是一種毒性,所以像豆科和茄科的植物,花朵通常生長在莖附近的位置,植物被不少 astral 滲入,而在野外生長的茄科和豆科植物不少有劇毒呢。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肥力

有不少人甚至不少農夫會質疑綠肥的肥力不足以支持生產,但我相信當中有十分多的誤解,或者是現代農夫已經對氮肥「上癮」,永遠只懂從「斤數」去看收成,而不會懂得以風味和質素去衡量成果。

這兩行田種的是一行莧菜一行綠肥,土地沒有施肥,雖然在同一天播種,但有固氮能力的豆科綠肥長勢強很多,植株比菜要高和大得多。如果當成熟可以收割時,太陽麻可以種到有兩米高,試問如以這種葉量打碎還田或者做成堆肥,普通的瓜菜的葉量不多,又怎會不夠肥力生產呢?

現代農業所講的氮肥,就算是有機肥,一般只是指水溶性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和阿摩尼亞,植物能快速吸收。就是因為這些氮溶於水,所以下雨或灌溉後同時會快流失,土壤很難留得住,而現代農夫就要不斷地「追肥」,在土地上加氮。

而堆肥的肥力不在於這些水溶性的氮,而且在於生存於有機質當中的細菌,有機質相對比較難被水沖走。當細菌消耗有機質完成生命週期後,就會慢慢分解成那些植物可以吸收的氮,所以堆肥的氮是慢慢釋放的。而且植物會和細菌在根部會有共生關係,使植物更能吸收較遠和較難獲取的養分和微量元素,所以使用堆肥或以綠肥還田根本不會有肥力不足的問題。

所以現代農夫覺得綠肥不夠肥力,可能是他們的農田土壤是死的沒有微生物分解和留住養分,也可能他們太習慣那些如毒品一樣high的水溶性氮,植物如癮君子一樣不懂去努力工作去取得在微生物中的養分,所以我常常說「不是土壤養分不足夠,只是植物拿取不到」。如果土壤和植物是真正的健康,以綠肥提供的肥力一定足夠生產,而且作物的風味(二次代謝物)會強烈很多,這些比只是由含水量所提供的「斤數」更有價值,這些才是真正的「收成」。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兩種力量

Biodynamic 常常會強調兩種力量 – earthy force 和 cosmic force,即是地球和宇宙的力量,兩種力量可以由鈣(calcium)和矽(silicon)代表。地球的力量會使植物橫向多方面生長,代表擴張。宇宙的力量會使植物向垂直上下生長,代表收縮。雖然有些植物如豆會比較傾向 earthy force,而有些植物如草會比較傾向 cosmic force,但其實所有植物生長都需要兩種力量才能展現應有健康的型態。

正如我在簡介會中強調,植物需要兩種力量互相協調才能生長。好像這朵向日葵,可能大部人只會留意它開花擴張的一刻,但要開出漂亮的花朵,就必先有花蕾時收縮的力量。所以在外國的玫瑰,越大朵的玫瑰花便需要越冷的冬天去累積力量,等待春天時綻放。

就算是實行有機種植的人,常常受現代「科學的」農耕概念所影響,為了收成總是加很多氮肥去「幫助」植物生長,但卻沒有留意到高氮除了破壞土壤的健康,植物還會有過多的葉面橫向生長。而種果樹修剪時,往往進行過度的矮化,除去太多的頂芽壓抑樹木高度。

最近看了一些資料,發現原來 Rudolf Steiner 這種觀點能用科學去解釋。科學上,植物會生產兩種激素,一種是生長素(Auxins),由頂芽生產,刺激植物向上向光生長,而生長素會在向下流動時壓抑側芽生長,去到根部則刺激細根的產生。而另一種激素為細胞分裂素(Cytokinins),由根部生產,刺激細胞分裂和葉片及側芽生長,植物外型會變得肥大。基本上植物需要兩種激素的平衡來生長出合適的型態,而這與人智學在植物的理念是一致的,只是現代人太迷戀「農業技術」那種不斷「增加生產效益」的做法,一味偏重追求肥大的而忽略植物同時需要收縮的力量。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綠肥講解

每次有人問我最近種什麼的時候,我總覺得難以解釋,只能說沒有種什麼只是在養地。其實現在差不多整塊田也在種綠肥,這批綠肥有青皮豆、太陽麻和向日葵,不過太陽麻長勢比較強,所以看上去一片只有一種植物。

今天普普通通地舉辦一個 Biodynamic 簡介會,旨在推廣一下種綠肥和做堆肥,解釋 biodynamic 為何如此著重農場生命體的自給自足。這片綠肥種植時間未到兩個月,但應該一兩個星期內便可以收割。下週可能有颱風,之後便可以割下做堆肥,然後再種下一批綠肥。

在太陽日照下的太陽麻散發出生命力的光芒,每次看到也感謝生命的奇妙。人智學和 biodynamic 最終目的不只是表面地要種出所謂「比較優秀」和「有營養和力量」的食物,而是透過改善環境和土壤,人鍛煉出更強的意志力,去幫助地球進化到下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