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CSA

寒冷

之前以種植蕃茄講解植物生長最需要的是土地的生命力、水份和陽光,而不是下肥料就會好。最近香港有寒流,有兩天早上只有4-5度,其實在低溫的情況下,植物能夠吸收土壤裏的「養分」根本很有限,所以很多時在低溫的環境,植物會出現所謂「養分不足」的情況,但坊間只會教人落肥料「補救」,而不是真正去理解植物的生長。

天氣雖然寒冷,但農務太多也必要落田工作,而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把成熟的蕃茄收成。圖中的蕃茄是完全沒有用任何肥料種植,只有靠在農田自製的堆肥生產,質素和風味是絕對不會比用肥料種植的遜色。我們希望世人明白到種植真正需要的是對土地和植物的理解,把農場當作一個生命體去看待,而不是當農田像工廠一樣去加入肥料去「加工」。

以人智學的角度去看,人類有自我 ego 能從自然環境中完全解放出來(自身已經有温暖),但植物還是很大程度地被環境所影響,就例如植物無法控制自己的溫度,所以天氣寒冷便會令植物有很大的影響。就好像這些剛剛發芽的法國豆幼苗,這次寒流就是令他們凍傷了,不過成熟而且健康的植物其實他們自己是有方法來抵禦寒冷的天氣。

理性地理解,陽光和水是植物最大的「養分」來源,有葉片吸收陽光和水做光合作用,就能產生葡萄糖,而植物禦寒的方法就是把自身的糖分濃度提高。因為含有較高糖分的水結冰的溫度會比較低,所以在天氣寒冷時,蔬菜也會特別甜,所以有些蔬菜如羅馬生菜和芥蘭頭就是越凍越好食。如果這樣理解,就能明白到過度修剪葉片是不能幫助植物的,反而令植物不夠強壯去抵禦寒冬。

我們實行蔬菜會員CSA計劃,是希望會員憑藉來到農田參與簡單的農務,去了解我們所做的 biodynamic 理念及植物生長的道理。因為很多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知識,是很難一一在文字上講解,要親身感受才能明白。所以如果大家想成為我們蔬菜會員,去真正明白到我們所食的食物,歡迎大家聯絡我們,來到農場參觀及了解。

Categories
CSA Farming Spiritual

農場蔬菜會員(CSA)

多得CSA會員提醒,原來又到了招收新會員的時間,可以招收新會員供應農場生產的蔬菜。始終零售蔬菜很難配合我們的生產模式,所以未來會暫停不作零售,只會繼續只以CSA計劃來供應蔬菜給會員。

參加成為農場的CSA會員,可以透過參與簡單的農務,如除草和收菜來認識及體驗我們的 biodynamic 耕種理念,而每個星期也可以分享農田的蔬菜收成,為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出一點點力去生產。

今個秋冬種植比較遲,現在才開始有比較多的收成,我們短期內的收成會有蕃茄、車厘茄、羅馬生菜、牛油生菜、意大利生菜、油麥菜、芫荽、西蘭花、芥蘭頭(kohlrabi)、尖椰菜、圓椰菜、金菜頭、菠菜、法國豆、荷蘭豆、甘筍 和 薑黃。

由於農場的種植節奏有所改變,我們也會更改CSA計劃所需要參與的時間,由一季一季計算轉變成按月參加。現在每個月會費為$800,會員可以每個星期來到農場參與農務及分享約2磅的蔬菜(當然也要視乎農場的產出而定),有意參加可以直接聯絡我們。(WhatsApp https://wa.me/85292810881 )

正如圖中所示,今年我們種的十字花科作物比較多,例如菜心、白菜、蘿蔔、椰菜和芥蘭頭也是十字花科的植物。十字花科的學名是 Brassicaceae 而以前其實叫作 Cruciferae,即是由 crucify 而來的字,指這家族的植物的花朵通常有四片花瓣,形成十字架的形狀。

農夫以前看過一本關於留種子的書,書中說其實這個字同時有另一個意思。因為十字花科植物是人類最常食用的蔬菜,所以這科植物就像耶穌一樣,就算被釘十字架也會犧牲付出奉獻給世人。而我認為其實農夫種植蔬菜,某程度上也有同一種意義。

由於今年種不到芥蘭,所以便留了另一種十字花科蔬菜作用保留種子,而這就是圖中的西蘭花。在溫帶的歐洲,通常留種子會在夏季完結前完成,因為歐洲的夏天很乾燥,而秋冬便會開始又濕又凍,所以如果在歐洲現在才收種子質素便會不好。相反香港有很不同的氣候,香港的秋冬特別乾燥,所以便很適合留種。以前我們沒有種植西蘭花,碰巧今年沒有芥蘭要留種,而西蘭花不用渡夏只要幾個月就會開花,所以便作新嘗試用來留種子。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以生命力種植

Biodynamic 的中文譯名通常是「生物動力」農法或「生機互動」農法,而最簡單的理解即是以「生命力」來種植,這篇文章就是希望解釋如何用力生命種植(並非用來作比較)。

最先的兩張相片都是在種植蕃茄,第一張是在我們田種植的蕃茄,而第二張是在旁邊隔離田種植的。一般人以為種蕃茄一定需要很多肥料才會生長得好,但植物生長絕大部份所需的都不是肥料,而是土地的生命力、水份及陽光。

從兩張照片中可以輕易看出兩塊田的蕃茄的生長勢頭的分別,在我們田中的蕃茄就算種得比較密集,枝葉茂盛而且長勢強,但是我們除了用農場自製的堆肥,並沒有引入任何肥料來種植。相反隔離田會像一般的農夫會引入有機肥料來種植,就算種得較疏,也會感受到植物和土地的生命力會比較弱,這就可以說明其實下肥料不一定會使植物生長得好。

植物生長需要土地的生命力,土地要有生命力,就先要改善泥土結構,所以開田種植很需要深翻打破犁底硬層。在我們田的蕃茄,在定植前就已經叉鬆底層,土壤可以透水透氣,生命力才可以流動,而根部也可以深度發展。相反在隔離田的泥土,因為常常用翻土機犁田,在淺淺的泥下已經形成一層不透水的硬層,而表土也因過度翻土而破壞泥土結構,變成像沙一樣鬆散的狀態,這樣中根的發展會比較差,土壤也難以提供生命力。

同時,人智學對水的理解即是以太(ether),即是生命力,所以保持泥土濕潤即是保持土壤的生命力。在我們田中要長期種植的農作物也會覆蓋乾草作護土,這樣一來可以保濕,二來可以防止澆水時把泥土打實,三來可以防雜草,是一舉多得的功夫,所以就算在中午,我們的蕃茄也不會出現疲態。相反在隔離田以裸土種植,這樣會易乾易濕的環境其實會對要開花結果的植物引起不少壓力,而且乾燥的土壤微生物會少很多,這樣泥土久而久之會慢慢死掉。

陽光對植物很重要是很容易理解,因為陽光就是大部分植物從環境中得到的能量,沒有水和陽光植物也沒有力氣拿取土壤中的養分。大家明白陽光的重要,不過有不少人會錯誤操作植物的修剪。我們田的蕃茄除了側芽,所有葉子也不會修剪,不會因為通風問題而有病,而底層的葉也不會黃。而在隔離田的是慣常坊間的做法,把所有底葉清除來「通風」和「催谷收成」,但我現在不太認同這樣做。植物要吸收太陽的能量,就必須要靠葉子來做光合作用,剪掉葉子即是削弱植物吸收能量的做法,沒有能量,植物又如何能健康、如何能抗病?蕃茄易得病很多時不是多葉引起通風問題,而是田地準備不足,就例如沒有蓋草,下雨和澆水時泥土濺起到植物上引起病害。

這樣說明是希望能解釋下肥料不代表植物就會生長得好,要生長得好,就必先要有健康的土壤、穩定的水份和葉子吸收的陽光。這些是要看到植株的形態才能理解,所以這是我們堅持要用家來田取菜的原因,因為只有健康的植物才能生產出複雜的元素(二次代謝物),這才是真正的營養。若果只是拿到農墟賣,一切只會是一個價錢來代表,而不是真正植物的狀態。

我們種了兩種蕃茄,一種是車厘茄,另一種是大蕃茄,兩種都是從歐洲引入的 biodynamic 自然授粉品種,而不是人工雜交品種。一般農夫喜歡用雜交品種,主要原因是抗病力好而且產量高,但這些品種是沒有未來不能留種子的。用自然授粉有機種子的問題是外國的蕃茄不容易適應香港泥土的病毒,很多時會在開花時全部死掉。我的蕃茄種子從五年前開始自己留種,一代一代留下來適應這片土地,每年也留下最好的果實,清潔乾淨後下年再用。今年種的蕃茄是我三年前留下來,從表現來看它們和農夫還是擁有在對這片土的記憶,希望回復到像從前一樣那樣好,而且努力在新土地上再改善變得比以前更好。

Categories
Farming Spiritual

深耕細作

接手修復田地不會比開闢處女地容易,始終很多人覺得耕田「不用學就識」,所以很多舊有的田地會因為錯誤和不善的處理,導致土壤結構極差而且養分失衡,沒有健康的生態系統,即是生病的土地。

土地的質素,最簡單可以從生長出來的野草就知道大概的情況,現在這塊地生長出來有很多香附子(香港叫作雷公頭),即是代表這塊土地用得犁田機翻土的次數太多,泥面鬆散沒結構,但下面卻嚴重結板成一層硬層。這是因為以前的人為了快速開田,每次都用犁田機翻田除草,短期內翻土後像把野草完全翻死,但就只剩下有根頭的香附子草,之後每次香附子都會再生出來。久而久之,越用犁田機翻土,上面的泥土越鬆散,而下面的泥土越結板,而這也是最適合香附子生長的環境,最後全田的野草也大多是這草。

所以開田一開始就是最花時間和氣力,這些充滿雷公頭的土地不能用機翻土,只能用人手深耕細作地開墾。這種土地要做的是逐呎逐呎地先用叉叉鬆,然後才能用手去連根塊地拔走清除雷公頭,之後才能挑坑起壢,以及再用叉深翻泥土打破犁底硬層,使土地透水透氣才會有生命力。

回來香港後的這個秋冬,很多個早上也是重覆這樣操作,一行一行田地開,需要不少意志力去堅持,每次做的時間也不易過。今天有最親近的人陪我做這工作,時間很開心地過得很快,奈何始終停不到時間的流逝,黃昏日落便要走。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Spiritual

我和父母的一個約定

我和父母的一個約定

我從五歲那年從馬灣搬到元朗八鄉居住,因為爸爸媽媽想搬到比較寧靜的鄉村居住,對患自閉症的我有更好的環境,配合治療會有幫助。搬到八鄉後,父母發現村裏原來還有農地耕作,因他們喜歡耕作,所以就開始務農生活,因為在村內務農,父母和村中的老人家取經,詢問他們過去的農耕生活點滴。

媽媽曾經對我說過,現在的人因為科技的發展而少用腦袋思考,意志力薄弱了,相比起一百年前的人,現代的人是退步了,所以要多跟他們傾談,好好向他們學習。

媽媽步行到農田的一段路必須要經過胡婆婆的家,她常常坐在屋前的空地放空,而媽媽和婆婆會次相見都會傾談,問及婆婆以往在村內耕種的事。婆婆說她自己開田種菜,養豬養牛,還有種植稻米。他說村內下方位置本來全是禾田,秋收時一片片長滿金黃色的禾穗的農田,風起時禾穗在田裏搖曳,就知道生活應該不錯,因為有收成了。媽媽那時在想如果我們都仲稻米就好了,不是為了收成,而是想給婆婆一個回憶。

然後爸爸就在那年四月開始種植稻米了,亦常常請教村內比婆婆較年輕一點的叔叔取經。同年十月我們的禾田長滿了金黃色的禾穗,婆婆有天走過來看,感動而且慨嘆,香港變得太快,過去的事只可以留在腦海裏,沒想到有人會把回憶帶回來給她。

現在的我已經是個十歲的男孩,每個週末下午都會到農田幫爸爸忙,有時耙草、有時翻田、有時收割農作物。我要好好跟爸爸學習耕種,將爸爸所學到的那個源自於一百年前歐洲的生機互動農法學好,留給我們的下一代,好好鍛鍊意志力,訓練好情感和正確對宇宙的理解,為未來人類的發展出力,這就是我對父母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