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CSA Farming

農場合作產出CSA計劃 及 十月 Biodynamic 工作坊簡介

農場合作產出CSA計劃  十月 Biodynamic 工作坊簡介

我們將會在8月12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5時舉辦農場簡介會,主要講解我們農場如何以 biodynamic 的方式種植、現有的綠肥和堆肥情況、秋冬季的合作生產CSA計劃 及 十月 biodynamic workshop  內容簡介。

內容:

1)第二批綠肥生長的展示

2)熟成的堆肥展示

3)農場的 biodynamic 運作模式

4)秋播的準備

5)農場合作生產CSA計劃(付費參與農務來分享收成)

6)十月 Biodynamic Workshop 簡介(Harald 老師將由美國來港教授)

7)人智學知識(學人智學的原因 及 農耕的重要性)

對象:

1)有意初步認識 biodynamic 的人

2)有意參與農務來學習 biodynamic 農法及分享收成的人

3)有意參加十月biodynamic 工作坊的人

4)有意了解人智學,以靈性角度來生活和種植的人

時間:2023年8月12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5時

地點:八鄉河背村 

位置 : https://maps.app.goo.gl/H1s8DHbq7UGeDqwa8 

交通:71小巴總站下車或由大欖轉車站步行15分鐘

費用:HK$50 (活動當天收取)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5F8p32agKCL6Pws98

如有興趣參加,請填寫連結的表格,登記資料預留位置,謝謝!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節奏和時機

由於這片土地是第一年實行 biodynamic 的耕作方式,所以一開始希望盡量修復地力去支持秋冬的生產(我常常在課上會說到,中文字的「產」字是內含生命的「生」字,所以我們應以生命力來種植,而不是用一包包又乾又死的肥料)。

這是今年第二次用牛糞配方 (horn manure),而今年也計劃多次用配方來刺激土地生命力,從而加快修復的速度。這配方使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在合適的時間,把配方溶解在雨水中,然後攪拌一小時。攪拌時是不斷以漩渦和混沌來把雨水劑能化,這樣配方的力量便能透過水帶進土地之中。

反而使用配方的時機對效果有不小的影響,雖然一般來說在月亮下行 (descending moon) 的日子用牛糞配方比較好,但之前烈日和高温的日子其實不太適合用配方。反而掌握節奏,在之前的日子先清田及播下新一茬的綠肥種子。等待颱風過後,下過雨土壤環境也足夠濕潤,種子也剛發芽,而且灑的配方能直接灑落地面,剛好那天也是月亮下行最後的一天,這樣不急不忙就是最完美的時機了。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準備

由年初開田到今天,其實一直都是在準備秋播,因為土地的地力不是買一包肥料就可以得來的,而是要透過養地而來。這一個月就不斷地割綠肥,然後做堆肥,這些有機質在半年後就可以成為給予土地的「食物」。(而之前做的堆肥勉強可以做秋播的基肥)

當然,七八月的夏天有充沛的陽光,而且雨量很多,割下太陽麻綠肥後不想把土地裸露,因為這樣會造成不少水土流失,而且也浪費了太陽的力量。所以割完綠肥做堆肥後就開溝種多一遍另一種綠肥,當這批綠肥兩個月長成後便可以打碎直接還田,提供秋播的養分便能大大提升,這便是農夫或以土地養育者應有的養分管理計劃。

種第二遍綠肥我沒有翻土,也不用翻土,因為我希望保持土壤的結構。但不經常翻土不代表土壤會變得很硬不能操作,因為如果種植覆蓋植物或用物料把泥土覆蓋,泥土沒有受到雨水直接打實,也沒有長期被暴曬,泥土是不會嚴重結板的。反而如果像一般的農夫貪方便不斷以機器翻土,一來香港的雨量會破壞土壤,二來土壤下面便會出現犁底層(soil pan / paw pan / hard pan),那時這不透水層便會妨礙植物的根部發展了。

就是這樣割綠肥、做堆肥、開淺溝種綠肥,慢慢地做了一個月,剩下最後這塊小田便完成了。當然可能如我在之前一個分享會被問到,這樣做會不會不夠收成(經濟效益),但我的看法是如果要經濟效益就不會選擇耕種,始終現代社會的農作物價格太低,這「行業」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這是全世界的社會問題。而蔬菜市場只計算產量而未能給予品質一個正確的價格也是市場問題。從理性上看,這些問題其實和如何種出有力量的食物根本沒有什麼關係。

Categories
Farming

龍舟水

踏入六月雨就下過不停,整個星期很多時也要屈在家,心情比較鬱悶。這兩天的雨特別大,只是24小時便有超過100mm的雨量,連雨量計也滿了。不過雖然感覺今年好像雨水較多,但查一查天文台記錄,原來五月份的雨量比平均還要少三成,而平均六月的月量有490mm,所以其實每年在端午節附近的時間也有不少雨水,種植前就應該要預計會有這種雨量的發生。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肥力

有不少人甚至不少農夫會質疑綠肥的肥力不足以支持生產,但我相信當中有十分多的誤解,或者是現代農夫已經對氮肥「上癮」,永遠只懂從「斤數」去看收成,而不會懂得以風味和質素去衡量成果。

這兩行田種的是一行莧菜一行綠肥,土地沒有施肥,雖然在同一天播種,但有固氮能力的豆科綠肥長勢強很多,植株比菜要高和大得多。如果當成熟可以收割時,太陽麻可以種到有兩米高,試問如以這種葉量打碎還田或者做成堆肥,普通的瓜菜的葉量不多,又怎會不夠肥力生產呢?

現代農業所講的氮肥,就算是有機肥,一般只是指水溶性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和阿摩尼亞,植物能快速吸收。就是因為這些氮溶於水,所以下雨或灌溉後同時會快流失,土壤很難留得住,而現代農夫就要不斷地「追肥」,在土地上加氮。

而堆肥的肥力不在於這些水溶性的氮,而且在於生存於有機質當中的細菌,有機質相對比較難被水沖走。當細菌消耗有機質完成生命週期後,就會慢慢分解成那些植物可以吸收的氮,所以堆肥的氮是慢慢釋放的。而且植物會和細菌在根部會有共生關係,使植物更能吸收較遠和較難獲取的養分和微量元素,所以使用堆肥或以綠肥還田根本不會有肥力不足的問題。

所以現代農夫覺得綠肥不夠肥力,可能是他們的農田土壤是死的沒有微生物分解和留住養分,也可能他們太習慣那些如毒品一樣high的水溶性氮,植物如癮君子一樣不懂去努力工作去取得在微生物中的養分,所以我常常說「不是土壤養分不足夠,只是植物拿取不到」。如果土壤和植物是真正的健康,以綠肥提供的肥力一定足夠生產,而且作物的風味(二次代謝物)會強烈很多,這些比只是由含水量所提供的「斤數」更有價值,這些才是真正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