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新增了書本出售
如有需要可直接在網站下單購買
Category: Biodynamic
歌德館農圃
歌德館後山有個農圃,雖然面積不大,但也有足夠空間去實踐 biodynamic 耕種,當然歌德館有不少草地可以作放牧之用,館中的牛羊可以提供糞便作堆肥之用
去到參觀這樣的農圃感覺十分親切,因為這就和我們在香港時的那塊田十分相似,所以參觀過歐洲的 biodynamic 農場後,對於回到香港後的方向更為清晰,就是以教學和研究人智學為目的,因為這樣才能保持那種純粹
今天是冬至,雖然是全年日照最短的一天,但身在香港的感覺比在英國好得多,因為在緯度太高的地區,那種超過十六小時的黑夜其實對精神和情緒也有很大的壓抑,人也會慢慢切斷和自然的連繫,如果沒有適當的靈性修練,加上現代化的物質化的價值觀,生活便會如失去靈魂一樣地運作,所以我們作農耕不是要去食好東西,我們要療癒土地的同時,我們更重要的也是去療癒人心。今天冬天,祝願來年一切安好,希望我們能辦妥田租,在來年繼續在香港做農耕
首間華德福學校
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是在德國的史特加(斯圖加特)開設的,夏天到訪德國時特別去了參觀一下。在德國,基本上大部分的華德福學校也是政府資助可以免費就讀的,而且學校不單提供幼兒教育,中小學課程也有提供。參觀當日因為是學校假期,所以沒有學生在校園,但幸運地當時有位先生在做運動,他解釋這所學校不單給予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國際教育也有提供,而且學費是相對便宜,不過一般是以德文授課,所以如果懂得德文在德國學習人智學會是十分理想的。
另外,那位先生還建議我們去參觀在學校後山的農場,整個農場花園的感覺很詳和,有養一些動物,也有養蜜蜂,而最多的是種花和種菜。農耕在人智學和華德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外國的學校會聘請農夫打理學校的農場。但在香港和亞洲,華德福學校不知什麼原因是不會聘請農夫照料農圃,而單靠農耕也不能得到足夠的薪金為生(除非是以壓榨土地去獲取收成)。所以現在回來香港,租了田也只會以實行 biodynamic 農耕為目標,希望推廣對這門學問和教育有興趣學習的同道,而不會商業化地供菜。
Metamorphosis 形態變化
形態在人智學和 biodynamic 有著很特別的意義,而學習觀察不同的形態更是 BD 農夫必要的課題。第一座歌德館和重建後的形態雖然看似是有很大的差別,但當中其實是一個 metamorphosis – 形態的變化。
在歌德館的園區有不同的建築物,而當中有一些建築物是 Rudolf Steiner 親自設計的。由第一座歌德館到重建時的設計,中間經歷了幾年時間,Steiner 同時設計了一些週邊的建築物。如果把這些建築連繫到兩座歌德館的形態,要看出這個形態變化是不會太困難的。最近似第一座歌德館的是 Glas Hause,同樣是雙圓頂設計。而在最後那幅圖更可以看出這些建築物的形態越來越似重建時的模樣。這就是人智學常常說的 metamorphosis 。
植物一生也是不斷的進行形態變化,因為生物本身如果不是不斷生長,就是不斷死去,是不會停下來保持形態不變的。歌德也有一本書講解這種 metamorphosis 。農夫可以透過觀察這種形態的變化,便可了解植物的本質,因為不同的形態就會帶出不同的力量。就好像植物生長出來的表現,那種方法處理會比較好,其實簡單觀察植物的形態也會很容易分辨出來。而比較難掌握的收成時機,我這個農夫種田比較簡單,不會也不懂得看一本本的耕種天文曆去擇日,也不懂得「科學化」地計算生長日子,就只是會多觀察植物的形態、顏色、質感和他們帶出來的感覺去決定,十分隨心。
BD配方 和 本土植物
Biodynamic 其中一種最「特別」的是地方是會用配方 (preparation),雖然看起來很神秘,但當中的奧義並不是獨門秘方,而一切也寫在 Rudolf Steiner 的講義和手稿上。九種配方中有七種是要用植物去製造的,而那些植物其實在歐洲只是本土的野草,十分適應當地生長,對於農夫來說這些植物的生命力強大到「難以清除」。
之前到歐洲山區觀看山區的植物,在高山上的植物生長出來的型態和在平地有點不同,如果比較種在倫敦 Kew Garden 展覽的阿爾卑斯山植物和真正在山區自然生長的植物,就算如何人工模仿山區環境,那些植物也不會有在山區成長的光芒。
BD用的配方植物是歐洲本土氣候的物種,不容易適應香港在東南亞的天氣,無論開花時間和生命力也和在原生地有十分大的分別。所以如果 biodynamic 是一門鍊金術,我會意識到這些植物帶出來的力量可能未必會合適在異地使用,而尋找本地植物和動物來作配方就變得十分重要。
最後,當然明白 Steiner 所提出的奧義一定比學習如何去使用配方的技巧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