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Biodynamic

捷徑

實踐 biodynamic 的幾年時間裏,最常聽到的問題是「如何開始做 BD呢?」,可能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和方法,有些人可能會直接找配方用,有些人可能參加農業大會或讀書會,而有些人會去參觀不同的農場。但我對這問題通常會回答,biodynamic 一開始最重要的不是配方和理論,也沒有什麼秘訣去生產「高質素」的蔬菜,而一開始最重要的是實實在在地做堆肥和種綠肥,因為 biodynamic 最根本的就是農場土地的生命力,而改善農場土壤是沒有捷徑的。

早前除去遮草膠布和翻開一部分田壢的土壤,如圖中所見泥土除了板結,土壤經雨水的沖蝕使有機質缺乏,結構不佳。其實這樣的泥土,就算下再多的肥料,也不會種得出健康的植物,所以重點是先要改善土壤的質素和結構。

Biodynamic 的理念是盡量用和這農場有關係的東西來改善農場,當然一開始可以引入一些物料來改善,正如人病了要食藥一樣,但如果可以在地利用就不會怕麻煩盡量使用,使死亡轉化為生命、使敗壞轉化為美好。正好農場被荒廢了一段時間,有些地方生長了濃密的野草,而有些地方堆棄了一大堆乾雜草頭,這正好用來做堆肥。

在香港,如果有很多草割下來,或者有個乾草堆,我想大部分農夫也會為求方便一把火就燒掉以節省時間和空間來種菜「产出」。雖然把草燒掉好像簡單直接,但這樣一燒,其實很多養分也會同時失去了,而土壤也會失去補充有機質的機會。既然農場的土壤太差,就由一開始慢慢做堆肥把它改善,而不是去想加什麼肥料種那些菜。

由於每天只有半天時間可以做,所以要一邊割草、耙草,一邊加入乾草地做堆肥,今天做了一層,未來幾天再繼續加上去。做堆肥的方法是當年 Harald 老師來香港教授的,到今天還十分實用,因為如果不懂做堆肥,以後的配方和 Steiner 的理論就算用了看了也只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雖然做堆肥改善土壤看似最慢最沒效率的工作,但這是 biodynamic 最重要的一環,因為沒有有機質,土壤便很難有生命力,無論下了什麼 BD 配方也不會持久的。

而在香港和較熱的亞熱帶地區,做堆肥和種綠肥是十分適合的,由於温度較高,物料分解也快很多,這樣一堆其實三四個月就分解得七七八八了,一年做三四次也是可能的。所以如果想做 biodynamic 、想實行「可持續」(sustainable)的生活、想改善土壤結構(現在不少人說療癒土壤),一開始就來做堆肥吧!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準備

現在種田已經沒有像以前一樣,一心急著開田種菜等收成,反而是想先把田地養好提升生命力,所以計劃頭半年只會種綠肥做堆肥而不會種瓜菜。

種菜要養分,但 biodynamic 是不會用一包包又乾又死的肥料,這個是和人智學的基本理念有直接關係。坊間的有機耕種就是買肥買苗然後出菜,所有物料其實也是外來的,在農田以工廠式運作「生产」,sustainability 其實和入口蔬菜一樣分別不大。但 biodynamic 看待農場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 (organism),一個健全的個體應該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去生長,不需一直依賴外來的輸入,所以當我準備種菜前,我就先要考慮如果生產所需要有生命力的養分,而不是貪方便地引入一包二包來自荷蘭的雞屎肥。

空氣中有78%是氮氣,但要把空氣中死的氮氣變成在土壤中有生命的氮氣卻不容易,我們需要透過豆科植物把氮氣帶入土壤中,而這就特別需要時間。因為沒打算以傳統方式賣菜維生,所以也不會焦急地做,現在先整理好工具配套和清理好田地,應該等到月中可以買到綠肥種子時就種綠肥,然後做堆肥增加土地的有機質和生命力。對,改善土壤、增加生命力、永續耕種,說起來十分動聽,但要白交田租沒有出產作收入,而且每天付出時間一步步做到出來又不會像說的容易呢~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新蜂誕生

今天在田裏工作時,有幸再次看到分蜂的過程,新的蜂后帶著一批工蜂離巢,去另一處建立新的家,Dr. Steiner 說這是一個最神奇的時刻,就好像人的誕生一樣。

分蜂時由滿天蜜蜂亂飛,到完全平靜地聚集在樹幹上的時間不到十分鐘,感覺十分奇妙。三年前想養蜂時看見分蜂時,蜜蜂也是同樣停留在這樹幹上,希望未來整理好田地,在下半年可以試試養蜂。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木藍

清理田中的垃圾時,其實也會了解田地的環境和植物,先好好計劃整理,之後才慢慢用打草機和犁田機處理也不遲,因為我都會預計頭半年主要種綠肥做堆肥養地。

田中有幾棵豆科植物沒有被帶走,我估計是木藍 (Indigofera),可能因為他們不夠本地馬藍那樣有噱頭要被「保育」。但不要緊,這些植物能留下來可能就是緣份,我也會好好照顧,況且歌德館用的藍色顏料就是用木藍來做,去年夏天參觀時我也想回到香港就種木藍了,現在不用特別去找,世事自有安排。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原因

由於田裡所有共用的工具也被帶走了,基本上所有農具也要買回來,今天終於有時間整好新農具,由於爸爸做裝修,可以不用買如電鑽那些貴價的機器,但安裝木柄的手工就要自己來(請人安裝很貴的)。基本上所有農具也要自己安裝木柄,而我估計木柄要裝得穩裝得實就不能有虛位,今次買了木刻刀修整木柄才安裝,突然了解到華德福教育為何要做木工,因為這過程要耐心地感受和思考才成。

當然,有些農夫可能一行田也會開翻土機翻土而不拿起鋤頭鋤田,但以農具手工操作其實更能保護泥土結構,而且農夫也可以更能了解土地。就算翻土機開得有多慢,翻土機也會把泥土打散,而且香港主要用的小型翻土機「小牛」,其實所能翻的深度十分淺,而且每次翻的深度永遠在同一水平,久而久之泥土下層就會結板不透水,種的菜根部也只會在表層生長,如果下肥料更會積聚肥毒越種越差。

另外,田中有兩條鋼根像是已經留在這裡很多年了,這不單影響工作的方便,而且插在田裡也對人很危險,但竟然這麼多年一直沒有人會去處理,各人只顧種田收成,只是不斷利用而不是改善。最後挖了很深也不能把其實鋼根挖出來,唯有在底部鋸斷,起碼再不會對田間作業有影響。

鋤開泥土後更大的發現是竟然翻開不到20cm已經是結板的泥土,這就是只會用機翻土不懂鬆開泥土底層的結果。旁邊那田,以前在我耕種的三年裡,就是用人手一叉一叉逐呎把兩萬多呎鬆開(在香港是沒有機器做得到鬆開泥土底層),變得十分適合耕種,但現在又要繼續面對一塊板結的土地,心中暗問自己到底有什麼原因要花時間精力去繼續修復土地呢?為何不像其他人一樣只是利用?土地有問題就荒廢不去修復,只花時間種自己想種的不就成嗎?但我就是做不出來,當看見田地這樣不妥當,心只會想把環境改善,讓土地回復生命力,「療癒」一下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