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館主廳天花的彩色壁畫代表人類整體的發展,圖案是參照第一所歌德館和 Steiner 的手稿而設計出來,由地球的起源到現在這刻都有圖案表達,而代表未來的舞台則在現時這個歌德館沒有繪畫。近門口方面畫了神創造世上萬物、感觀(眼和耳)的形成 和 天堂中路西法的誘惑,之後側邊畫了不同時期的人類文明,如雷姆利亞文明、亞特蘭提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 和 希臘文明,近舞台就畫了代表 I, A, O 的圖案
因為 Rudolf Steiner 的建議,歌德館壁畫的顏料都是以植物製作出來,雖然天花的圖案有不同的色彩,但當中只用上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為了統一繪畫的風格,那個由7位畫家組成的翻新團隊花了一年時間在工廠一同練習才正式在天花繪畫。由於不能在大廳拍照,天花的壁畫可以參考下面連結︰
歌德館主廳 (Grosser Saal / Main auditorium) 一開始要到1957年才完工,但因為未有顧及聲學質素,建築設計一直不算得上完美,加上當年天花不幸地用上了石棉覆蓋,隨著年月增長,不單顏色變灰影響觀感,該物料的使用也有潛在健康風險,所以主廳在90年代末時便進行過一次大型翻新,才有現時我們見到的模樣
為秉承人智學的精神要義,新的設計參考了第一代歌德館的內部裝飾設計及當年 Rudolf Steiner 的手稿,主題主要牽涉到「形態轉變」(Metamorphosis of forms),主館有三個轉變的主題:支柱和横樑代表宇宙的演變、天花的壁畫代表人類的進化 及 顏色玻璃窗代表個人向更高智慧的發展
一開始主廳的兩邊是沒有支柱和橫樑,是在90年代重新設計時才加上的,除了柱上的雕刻代表人智學的精神,建築設計收窄兩邊距離,減少回音改善了聲音的質素。新的覆蓋物料使用了噴射混凝土,覆蓋在支柱表面上的厚度給予空間刻出代表宇宙進化演變的圖案,而温暖的顏色是因為混入了氧化鐵(鐵銹粉末 Iron Oxide)。主廳兩邊各有七條支柱,和第一代歌德館一樣,7是宇宙的週期 (正如一星期有七天一樣),柱的底部的圖案是植物由種子成長再變回種子的進化,柱頂的圖案和橫樑的線條代表宇宙由土星、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各階段的演變(不是指現實的行星)
雖然受到歌德館被破壞的嚴重打擊,之後一年 Dr. Steiner 不斷團結起世界各地的人智學團體,計劃重建第二座歌德館。憑著保險賠償和各界的捐獻,經過多次和當地政府交涉,第二座歌德館終於在1925年開始動工。但因為 Dr. Steiner 在1925年3月逝世,所以 Dr. Steiner 只有構思現時的歌德館的外型,內部設計和裝飾是後人在往後的幾十年自行創造的
Modern natural science sees darkness as a complete nothingness. According to this view, the light which streams into a dark space has no resistance from the darkness to overcome. Goethe pictures to himself that light and darkness relate to each other like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 of a magnet. The darkness can weaken the light in its working power. Conversely, the light can limit the energy of the darkness. In both cases color arises. — Rudolf Steiner, 1897
When the eye sees a colour it is immediately excited and it is its nature, spontaneously and of necessity, at once to produce another, which with the original colour, comprehends the whole chromatic scale. — Goethe, Theory of Col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