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書本

網店新增了書本出售
如有需要可直接在網站下單購買

Shop – Books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Farming Spiritual

歌德館農圃

歌德館後山有個農圃,雖然面積不大,但也有足夠空間去實踐 biodynamic 耕種,當然歌德館有不少草地可以作放牧之用,館中的牛羊可以提供糞便作堆肥之用

去到參觀這樣的農圃感覺十分親切,因為這就和我們在香港時的那塊田十分相似,所以參觀過歐洲的 biodynamic 農場後,對於回到香港後的方向更為清晰,就是以教學和研究人智學為目的,因為這樣才能保持那種純粹

今天是冬至,雖然是全年日照最短的一天,但身在香港的感覺比在英國好得多,因為在緯度太高的地區,那種超過十六小時的黑夜其實對精神和情緒也有很大的壓抑,人也會慢慢切斷和自然的連繫,如果沒有適當的靈性修練,加上現代化的物質化的價值觀,生活便會如失去靈魂一樣地運作,所以我們作農耕不是要去食好東西,我們要療癒土地的同時,我們更重要的也是去療癒人心。今天冬天,祝願來年一切安好,希望我們能辦妥田租,在來年繼續在香港做農耕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首間華德福學校

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是在德國的史特加(斯圖加特)開設的,夏天到訪德國時特別去了參觀一下。在德國,基本上大部分的華德福學校也是政府資助可以免費就讀的,而且學校不單提供幼兒教育,中小學課程也有提供。參觀當日因為是學校假期,所以沒有學生在校園,但幸運地當時有位先生在做運動,他解釋這所學校不單給予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國際教育也有提供,而且學費是相對便宜,不過一般是以德文授課,所以如果懂得德文在德國學習人智學會是十分理想的。

另外,那位先生還建議我們去參觀在學校後山的農場,整個農場花園的感覺很詳和,有養一些動物,也有養蜜蜂,而最多的是種花和種菜。農耕在人智學和華德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外國的學校會聘請農夫打理學校的農場。但在香港和亞洲,華德福學校不知什麼原因是不會聘請農夫照料農圃,而單靠農耕也不能得到足夠的薪金為生(除非是以壓榨土地去獲取收成)。所以現在回來香港,租了田也只會以實行 biodynamic 農耕為目標,希望推廣對這門學問和教育有興趣學習的同道,而不會商業化地供菜。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Metamorphosis 形態變化

形態在人智學和 biodynamic 有著很特別的意義,而學習觀察不同的形態更是 BD 農夫必要的課題。第一座歌德館和重建後的形態雖然看似是有很大的差別,但當中其實是一個 metamorphosis – 形態的變化。

在歌德館的園區有不同的建築物,而當中有一些建築物是 Rudolf Steiner 親自設計的。由第一座歌德館到重建時的設計,中間經歷了幾年時間,Steiner 同時設計了一些週邊的建築物。如果把這些建築連繫到兩座歌德館的形態,要看出這個形態變化是不會太困難的。最近似第一座歌德館的是 Glas Hause,同樣是雙圓頂設計。而在最後那幅圖更可以看出這些建築物的形態越來越似重建時的模樣。這就是人智學常常說的 metamorphosis 。

植物一生也是不斷的進行形態變化,因為生物本身如果不是不斷生長,就是不斷死去,是不會停下來保持形態不變的。歌德也有一本書講解這種 metamorphosis 。農夫可以透過觀察這種形態的變化,便可了解植物的本質,因為不同的形態就會帶出不同的力量。就好像植物生長出來的表現,那種方法處理會比較好,其實簡單觀察植物的形態也會很容易分辨出來。而比較難掌握的收成時機,我這個農夫種田比較簡單,不會也不懂得看一本本的耕種天文曆去擇日,也不懂得「科學化」地計算生長日子,就只是會多觀察植物的形態、顏色、質感和他們帶出來的感覺去決定,十分隨心。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彩色玻璃

主廳西面正門和南北兩邊一共有九塊彩色玻璃,圖案沿自興建第一座歌德館時 Rudolf Steiner 的手稿,代表個人靈性發展的進程。在第一座歌德館的彩色玻璃,每種顏色都各自以一大兩小共三幅玻璃構圖,但因第二座歌德館設計上的改變,只有門口紅色那幅保留三幅玻璃的外型,其他顏色則改變為一對兩幅玻璃來展現圖案。

這些玻璃圖案不是用顏料印刷上去,而是玻璃製造時已經混入礦物增加顏色,例如紅色玻璃混入微量黃金,而綠色玻璃則混入鐵。因為玻璃厚度有17mm,所有把玻璃以雕刻磨蝕造成不同厚度時便可形成不同圖案,即是薄的地方淺色,厚的地方深色,所以當年 Rudolf Steiner 便建議工匠以影投的方式起稿,再以特殊的磨刀繪製,歷時幾十年。

一開始紅色玻璃代表人開始啓蒙覺醒的階段,以米高服龍的內在勇氣由黑暗中揚昇,連接宇宙和星座。第二幅綠色玻璃代表人在靈性修行中和惡魔的沖突,而惡魔會有兩種形態(外表可以是兇惡也可以是善良),即是人智學所提出的 Ahriman 和 Lucifer。第三幅藍色玻璃代表人在宇宙中的宏觀和微觀連結,我們身體是由宇宙的力量構成,感覺器官也和宇宙連接,而我們要為我們的選擇去負責。第四幅紫色玻璃代表人的靈魂旅程,出世入世輪迴的過程,每次物質體的經歷記憶會跟著我們到下一次旅程,可以由上到下看,也可以由下到上看。最後一幅桃色玻璃純粹代表靈性進程的目標,發展到另一個層次時的基督精神。

主廳中不能拍攝,這些相片是在書店中買的彩色膠片,可以放在陽光下觀看圖案。在主廳中,當陽光照射在玻璃上,不同的顏色底下,便會感到一種和教堂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