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香附子

可能因為這位置最近最方便,所以最大的一塊田以前一直不斷被人開墾利用。由於沒有休息過,這塊地的土壤質素是最差的,而生長出來的野草也是最惡的。這塊地主要生長出來的野草是香附子,又名莎草,而在香港本地農民會叫它作「雷公頭」,密密麻麻像草皮。我認為在眾多種野草當中,以這種草為之最惡及最難處理,因為這草除了有在泥土上面能刺穿膠膜的尖葉,在泥土下也會有一粒粒的根塊。就算把表面的草拔掉或燒掉,地底下的根塊也能再生。而且它們還會以橫根繁殖,如果不把根塊移除而只是不斷翻田,這種草只會越來越多(像現在這樣)。而且香附子能釋放一些化學物質,能把其他植物的種子發芽抑制,所以對農作物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

能有效處理這種野草的方很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人手逐一清除拔掉,但過程十分廢時失事,花了一個星期也只能處理三份之二的面積。而且就算拔掉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為土壤結構一日不改善,這些頑劣的野草也只會不斷生長出來。未來這個區域一來要不斷種綠肥作覆蓋,二來要加入堆肥去改善土壤結構,這樣才能長遠根治香附子的問題。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自留種子

雖然這個夏季主要種植綠肥養地,但也要留了一行田作留種子之用,好讓下年有種子可以用。種子的生命力每年也會失去一些,所以發芽率會慢慢降低,而在坊間賣的種子可能過兩三年就不能發芽了。而豆失去生命力的速度會更快,所以必須每年也留一次種子來保持新鮮度。因為這批種子是我三年前留下的,就算去到英國時也保留一點,始終他們保留了對土地的記憶,不想失去。今天把這些種子種下,希望當年用 biodynamic 農法種植可以使種子更有生命力,現在如能發芽便好了。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發芽

之前播種的綠肥發芽了,其實種綠肥的原因是想「活化」土壤,而且荒地一開始一定多雜草,種幾輪綠肥也可以用來壓制未來野草的生長。

但由於有周邊有一些突如其來的額外工程,加上有不少下雨天(最近三天便有100mm的雨水了),也花了些時間做蜂箱,開田的進度慢了很多,現在還剩下最大和泥土質素最差的一塊要起田壢播種,希望未來一星期能順利完成。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Biodynamic calendar

在 Rudolf Steiner 死後,不同的 biodynamic 實踐者開始研究和製作不同的日曆來幫助農耕和實行BD的應用。最出名的可以算是 Maria Thun ,因為她作了不少關於不同日子播種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研究。

雖然有不少初接觸 biodynamic 的人一開始會依著日曆來操作,但我一向不會太過依賴日曆。日曆中有些天文資訊雖然很值得參考,但就不會硬性跟隨那些「根、葉、花、果」日子來作實務,始終一來天氣和農場的土壤質素比那些日子屬性更重要,二來如果農場還未發展出「農場生命體」,農作物也很難發揮出這些日子所影響的屬性出來。

對我來說,看日曆看天文現象的時間比看那些根日葉日來得更重要,例如在這個星期四正午十二點張會有日蝕。這次日蝕的軌跡在印尼和澳洲,所以香港只有大約2%的日偏蝕。雖然對普通人是沒有太大分別,不過植物所受環境的影響比人要大得多,所以這些天文現象對植物的影響是值得記錄和留意的。另外一些比較重要的天文現象是在今天上午10時發生的「近月點」Perigee ,因為這天播種的植物會容易受濕氣影響生病。由於最近有個突如其來的雜務要處理,所以我也忽略了,在這天把一部分綠肥播種,未來可以當作實驗看看這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呢。(在日蝕那天也可以用一小部份土地來做實驗)

我用的這本日曆用的是美國時間,在夏天比香港慢12個小時,所以日蝕那天寫著0是代表美國0AM,即是香港的正午12點。這本雖然不是 Maria Thun 出版的,但日子的計算方法也是一樣的,而我比較喜歡這個作者,因為她不像 Maria Thun 那樣會在書中把一部分智識隱藏。

Categories
Biodynamic

進階讀物

這本由法國人 Pierre Masson 寫的 biodynamic 手冊,內容雖然十分精要但也十分詳細,當中有很多 BD 的智識和技巧,很值得看。不過,因為當中涉及進階的用法較多,如果還未對 biodynamic 的概念有基本的了解,一開始看便可能會摸不著頭腦,或者會誤解當中的內容。

這本書是一位朋友在幾年前送贈的,十分感恩呢(雖然遲了一點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