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在田裏工作時,有幸再次看到分蜂的過程,新的蜂后帶著一批工蜂離巢,去另一處建立新的家,Dr. Steiner 說這是一個最神奇的時刻,就好像人的誕生一樣。
分蜂時由滿天蜜蜂亂飛,到完全平靜地聚集在樹幹上的時間不到十分鐘,感覺十分奇妙。三年前想養蜂時看見分蜂時,蜜蜂也是同樣停留在這樹幹上,希望未來整理好田地,在下半年可以試試養蜂。
由於田裡所有共用的工具也被帶走了,基本上所有農具也要買回來,今天終於有時間整好新農具,由於爸爸做裝修,可以不用買如電鑽那些貴價的機器,但安裝木柄的手工就要自己來(請人安裝很貴的)。基本上所有農具也要自己安裝木柄,而我估計木柄要裝得穩裝得實就不能有虛位,今次買了木刻刀修整木柄才安裝,突然了解到華德福教育為何要做木工,因為這過程要耐心地感受和思考才成。
當然,有些農夫可能一行田也會開翻土機翻土而不拿起鋤頭鋤田,但以農具手工操作其實更能保護泥土結構,而且農夫也可以更能了解土地。就算翻土機開得有多慢,翻土機也會把泥土打散,而且香港主要用的小型翻土機「小牛」,其實所能翻的深度十分淺,而且每次翻的深度永遠在同一水平,久而久之泥土下層就會結板不透水,種的菜根部也只會在表層生長,如果下肥料更會積聚肥毒越種越差。
另外,田中有兩條鋼根像是已經留在這裡很多年了,這不單影響工作的方便,而且插在田裡也對人很危險,但竟然這麼多年一直沒有人會去處理,各人只顧種田收成,只是不斷利用而不是改善。最後挖了很深也不能把其實鋼根挖出來,唯有在底部鋸斷,起碼再不會對田間作業有影響。
鋤開泥土後更大的發現是竟然翻開不到20cm已經是結板的泥土,這就是只會用機翻土不懂鬆開泥土底層的結果。旁邊那田,以前在我耕種的三年裡,就是用人手一叉一叉逐呎把兩萬多呎鬆開(在香港是沒有機器做得到鬆開泥土底層),變得十分適合耕種,但現在又要繼續面對一塊板結的土地,心中暗問自己到底有什麼原因要花時間精力去繼續修復土地呢?為何不像其他人一樣只是利用?土地有問題就荒廢不去修復,只花時間種自己想種的不就成嗎?但我就是做不出來,當看見田地這樣不妥當,心只會想把環境改善,讓土地回復生命力,「療癒」一下土地。
最近有一套關於農場的電視劇集上映新的一季節目,主角是一位英國的著名汽車節目主持,身為百萬富翁他當然對農務一竅不通,面對農場運作上的難題引發出種種趣事,當作娛樂也是不錯。而對我來說節目最有價值的是那些傳統農業中的細節,當然對於一直有留意著農業的資訊的農夫,這些不會是新鮮事,但對大眾來說卻是大開眼界,可以讓大部分人了解更多農業的現實。
最近看到一個情節想特別分享一下,如果我問大家「你覺得在農場養的母牛有沒有牛角?」我相信大部分去過農場參觀的人也會發現農場裡的牛沒有角(連經典的黑白乳牛圖案其實也沒有角),但其實除了 Angus 安格斯牛天生沒有角之外,大部分牛也會長角的。
其實當小牛開始戒奶變成食草時,牠們的頭部就會開始長角,因為在人智學的理解牛角是可以幫助牛隻張力量反射回身體內幫助消化,因為草比奶難消化,所以要長出角來幫助消化,這樣就能把這兩件看似無關的事情合併一同來直接理解。不過現代的農場為了方便管理(因為牛有角就需要更大的牛棚 barn,而且更難「控制」),在小牛開始長角時就會給牠們脫角(dehorn)。雖然知道這事,但也是只能從這電視節目捕捉到這一刻才能了解業界的實際做法,而做法是直接用火燒死出角的位置,看見也覺得這方法原始和粗暴。不過如果去過 biodynamic 農場的人可能會發現,biodynamic 農場的牛會保留牛角的,因為有牛角幫助消化,一方面牛糞便更能分解來滋潤土壤,二來牛奶的品質也會更高,三來也不會引起傷害使動物自然生長,所以這個就是效率和品質的取捨。
另一方面,該節目有一節講述主持會見其他在該區的農夫,不約而同地每個農夫也艱苦經營,有一位更直接說自己沒法支薪給自己,因為現實是在英國的農場請工人是連最低工資也支付不到的。由於進口的食物價錢太低,以及大型超市壓低收購價,本地農夫根本難以競爭,所以農業式微的問題在高生活成本的發達國家很常見,因為當其他工作有更高薪酬時,為何要選擇財務回報極低、難以維生的務農作事業呢?所以如果當作事業來做,理性來分析是根本不會把金錢和時間投資在有機耕種上,反正如要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的話,世界上有千萬種投資有更好回報 (現時定期也有4%-5%回報)。因此,我們做 biodynamic 是興趣而不是一盤生意,未來我們開設的CSA計劃是希望用來推廣 biodynamic,以一種提升土地生命力的方法生產食物,使土地越種越好。而透過參與農務也能實實在在地實踐 biodynamic(不是只留在書本的層面上),希望參與者能理解生命的意義和人智學的智慧,而不是一個貴價的賣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