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旱也頗嚴重,2023年直至今天之前差不多沒有下過雨,晴天和乾燥的日子很多,所以今年荔枝樹開花也特別多,十分燦爛,最近每次經過樹底時也聽到如轟炸機一樣蜜蜂採蜜的嗡嗡聲。
今天終於等到今年第一場雷雨,比正常應該在三月頭驚蟄時下的雷雨遲了差不多一個月,雖然來勢洶洶,但總算有雨水滋潤土地,不用再像以前那樣要先澆水才能翻土。
這塊田最低的位置長滿雜草,雖然看上去不算很高,但踏上去軟棉棉的。一開始也不以為然,但開始在這區割草時便知道內裡的原因了,原來在下層是堆積了兩三呎一層層的乾草。只要有簡單耕田的經驗就會明白,很明顯過去幾年這區是沒有被開墾耕種過,每次也只是把草割下,沒耙走割下的草一直留在原地,所以便一層一層地堆積起來。
而因為這區生滿牽牛花的藤蔓,所以就算割下表面的草,底下的枯草要耙走也十分困難(被藤蔓纏著真的是十分困難)。花了幾天時間不斷割,由底到頂逐呎逐呎地把草打碎,這樣才能看見底下的泥土,之後就可以耙走翻土了。人智學和 biodynamic 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人的存在是會把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和坊間「保育」的想法不同,因為保育總想要把人從自然界移除,自然界從人類的破壞隔絕。就如這田區,如果你把它荒廢,可能會有很多野生生物可以棲息,但這存在不會改善成為一個美好的環境。而在人智學上人應該用自身的思想、感受的行動力把地方轉化為更美好的環境,可以生態友善地加速改善土壤的健康,同時也可以生產健康的作物和使環境更合適。
這次要特別鳴謝 Makita 牧田牌借出的割草機,之前我一直對電動割草機沒有信心,因為幾年前的割草機型號力量不太足夠,而且電池能運作的時間很短,所以一直沒有考慮過用電動割草機。但因為現在要買電油十分困難,今次太太特別幫我安排牧田的推廣部來到田地介紹產品,而且他們還借了割草機給我作長時間試用。這次用過幾個不同型號的電動割草機,發現他們的產品已進步十分多,一來使用時噪音比較少,二來沒有像汽油割草機的沉重和熱氣,工作時對身體的負荷較少。更重要的是現在新型號在力量上不會比汽油機少,而且電池能使用的時間也有所增加,如田地不大是完全能應付需求的,所以價格在日元貶值後是十分值得入手的。(這是真實評價,不是廣告呢~)
坊間的有機種植會用雞屎肥或花生麩作為肥料,主要是因為他們只看氮含量,但做 biodynamic 是不會這樣把肥料直接下在土地上而是會做堆肥去轉化。堆肥和一包包又乾又死的肥料最大的分別是,堆肥是濕潤和充滿生命的。
其實再簡單說,要把有機質和氮分解,所需要的菌種及環境又怎會和植物共生的菌種及環境相同?直接下未經發酵而且高氮的物質進土中,泥土又怎會有健康菌種?
若果有觸摸過堆肥,就會發現堆肥是有温度的,就像一個生命體,所以做堆肥最重要是温度。要做出有合適温度的堆肥其實沒有說的容易,而且要有一些技巧去幫助。這次做的堆肥中心温度只有五十多度,並不夠熱不太理想,所以未來要翻堆再做。
(之前本來留下了幾個温度計,但之後被人拿了作玩具插中田中打卡,然後被拿走了,結果要買過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