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歌德館的形態

第一座歌德館是在 1913-1920 年間在 Dornach 山上建成的,建築材料主要以木材為主,外型是兩個圓頂連接起來,線條圓潤,由於設計前衛(和傳統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有很大分別),當年落成後便備受討論,也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德國的國家主義興起),在1922年的平安夜被惡意縱火焚燒成為灰燼,使之前在一戰時仍繼續興建的努力化成回憶

雖然受到歌德館被破壞的嚴重打擊,之後一年 Dr. Steiner 不斷團結起世界各地的人智學團體,計劃重建第二座歌德館。憑著保險賠償和各界的捐獻,經過多次和當地政府交涉,第二座歌德館終於在1925年開始動工。但因為 Dr. Steiner 在1925年3月逝世,所以 Dr. Steiner 只有構思現時的歌德館的外型,內部設計和裝飾是後人在往後的幾十年自行創造的

第一座歌德館的兩個圓頂,較大的一個在觀眾席之上,而較小的一個在表演的舞台上,一個代表外在的影響,一個代表內在的靈性,雖然外表不同,但現在的歌德館也擁有同樣的設計,而且在原址興建,兩座歌德館實際大小其實也差不多一樣

兩座歌德館擁有不同的形態是因為 Dr. Steiner 覺得歐洲在一戰後已經改變,所以歌德館建造的物料和形態也需要改變,而且因為 Dr. Steiner 已經住在 Dornach 十年,所以第二座歌德館融入了不少當地地勢的原素,正如其中一張明信片中,歌德館和山上的懸崖和山勢有一種聯繫,所以第二座歌德館只會在 Dornach 才有這形態

歌德館的正門向西,也是近觀眾席的一邊,雖然全座歌德館以混凝土和鋼筋建成,但身為二十世紀其中一座最早以混凝土塑造自由形態的建築物,近正門的一邊擁有很多優美的曲線,十分能融入環境和開放給其他人進入。歌德館側面的相片是從南面拍攝的,所以右邊是東面舞台,左邊是西面正門,這方向可以清晰看到線條的變化,東邊是直線為主,西邊以曲線為主,中間的柱可以看出這種形態的改變,而書中說當年造西面的夾板是要用造船的技術造成弧形,和東面又長又直很不同。東面和西面的窗也有很大分別,東面是要保護內在會比較細小,而西面的大窗是對外開放的,這也配合入口在西面代表過去,而舞台在東面代表未來。

關於歌德館,除了可以參加一個小時的導賞團,還有一本書作詳細介紹該大樓過去的歷史和細節,未來會寫寫歌德館的內部資料

Categories
Biodynamic

盧森堡 BD 農場 – 續

Kass-Haff 主要以養動物為主,栽種的作物不多(旁邊的零售店當天只有賣他們的薯仔,其他蔬菜來自其他農場),而農場內有乳牛、豬、山羊和雞,生產芝士,肉腸和雞蛋,雖然規模不太大,但那天和我談話的那位農夫感覺很親切温暖,就算只買少量 raw milk 也不會怕麻煩給我安排,這種温和直接的感覺可能是德國人獨有的吧,回想起來也有一點感觸

Categories
Biodynamic

盧森堡 BD 農場

位於盧森堡市北面的 BD 農場叫作 Kass-Haff ,由市中心開車只要20分鐘便到,往來算是方便,歐洲的 BD 農場很多都會有 farm shop 在門口旁邊,而且會和連鎖天然食品零售商合作,供應農產品出售

農場門口便有一間 NATURATA門店,除了售賣農場的產品,還會賣很多如 Weleda 這些大品牌的產品及BD種子,貨品很齊全,不過這連鎖零售店主要分布在盧森堡和史特加(斯圖加特),其他城市便會較少

Kass-Haff 有 Demeter 認證,但主要養動物為主,農產品不多,而農場會開放給兒童參觀觀察動物,下一篇會再介紹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歌德色彩論 Goethe Theory of Colours

在歐洲其中一天參觀了歌德故居,買了他在 Theory of Colours 中的提出的色彩輪(Goethe’s colour wheel)作記念品,查看資料才發現這樣去理解顏色很有趣

中學時被填鴨式教育灌輸了「牛頓的物理智識」,唯物科學只會認同牛頓提出的理論,黑暗只因為沒有光的存在,而白色光是由紅色到紫色不同光譜的顏色組合而成,可藉由三棱鏡分開

但歌德在二百多年前已經覺得牛頓的理論不對,他認為色彩是由於光明和黑暗同時存在而形成,黑暗不是由於沒有光明,黑暗是色彩的一種成份,我的理解是歌德的理論是一種以人生理和心理的感知角道去理解色彩,正如印刷也是以墨水的「黑暗」去調出色彩一樣

所以 Rudolf Steiner 寫過以下一段文字:

Modern natural science sees darkness as a complete nothingness. According to this view, the light which streams into a dark space has no resistance from the darkness to overcome. Goethe pictures to himself that light and darkness relate to each other like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 of a magnet. The darkness can weaken the light in its working power. Conversely, the light can limit the energy of the darkness. In both cases color arises.  — Rudolf Steiner, 1897 

歌德說太陽光是最光明無色的顏色,當光線被稍微減弱的時候會變成黃色,再減弱就會是橙紅色,所以最接近光明的顏色便是黃色。而另一方,當黑暗被照亮的時候,藍色便會出現,那種深藍會接近一種美麗的紫色

… white that becomes darkened or dimmed inclines to yellow; black, as it becomes lighter, inclines to blue. -Goethe

所以歌德發明了圖中的色彩輪,他認為一種顏色會喚起另一種相對的顏色,每種相對的顏色會在輪中相對,黃色需要紫色,橙色對應藍色,而黃加藍形成的綠色相對十分重要的 magenta 洋紅色 (當時還未有這個字),而六種顏色各有不同美學的特質,歸納於四種人類的認知,這樣去理解色彩,不是比牛頓那種枯燥地抽離的唯物觀更有美感嗎?

When the eye sees a colour it is immediately excited and it is its nature, spontaneously and of necessity, at once to produce another, which with the original colour, comprehends the whole chromatic scale. — Goethe, Theory of Colours

看完這些資料就會開始明白為何人智學的歌德館只用三種顏色(黃、靛藍和洋紅)作壁畫,未來有機會再寫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Theory_of_Colours

https://www.themarginalian.org/2012/08/17/goethe-theory-of-colours/

https://www.faena.com/aleph/goethes-fascinating-color-theory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歐洲之旅

終於完成歐洲之旅,參觀了在 Dornach 的歌德館、 Stuttgart 的人智學院 和 不同的BD農場,之後會整理好資料,逐一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