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Biodynamic

盧森堡 BD 農場

位於盧森堡市北面的 BD 農場叫作 Kass-Haff ,由市中心開車只要20分鐘便到,往來算是方便,歐洲的 BD 農場很多都會有 farm shop 在門口旁邊,而且會和連鎖天然食品零售商合作,供應農產品出售

農場門口便有一間 NATURATA門店,除了售賣農場的產品,還會賣很多如 Weleda 這些大品牌的產品及BD種子,貨品很齊全,不過這連鎖零售店主要分布在盧森堡和史特加(斯圖加特),其他城市便會較少

Kass-Haff 有 Demeter 認證,但主要養動物為主,農產品不多,而農場會開放給兒童參觀觀察動物,下一篇會再介紹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歌德色彩論 Goethe Theory of Colours

在歐洲其中一天參觀了歌德故居,買了他在 Theory of Colours 中的提出的色彩輪(Goethe’s colour wheel)作記念品,查看資料才發現這樣去理解顏色很有趣

中學時被填鴨式教育灌輸了「牛頓的物理智識」,唯物科學只會認同牛頓提出的理論,黑暗只因為沒有光的存在,而白色光是由紅色到紫色不同光譜的顏色組合而成,可藉由三棱鏡分開

但歌德在二百多年前已經覺得牛頓的理論不對,他認為色彩是由於光明和黑暗同時存在而形成,黑暗不是由於沒有光明,黑暗是色彩的一種成份,我的理解是歌德的理論是一種以人生理和心理的感知角道去理解色彩,正如印刷也是以墨水的「黑暗」去調出色彩一樣

所以 Rudolf Steiner 寫過以下一段文字:

Modern natural science sees darkness as a complete nothingness. According to this view, the light which streams into a dark space has no resistance from the darkness to overcome. Goethe pictures to himself that light and darkness relate to each other like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 of a magnet. The darkness can weaken the light in its working power. Conversely, the light can limit the energy of the darkness. In both cases color arises.  — Rudolf Steiner, 1897 

歌德說太陽光是最光明無色的顏色,當光線被稍微減弱的時候會變成黃色,再減弱就會是橙紅色,所以最接近光明的顏色便是黃色。而另一方,當黑暗被照亮的時候,藍色便會出現,那種深藍會接近一種美麗的紫色

… white that becomes darkened or dimmed inclines to yellow; black, as it becomes lighter, inclines to blue. -Goethe

所以歌德發明了圖中的色彩輪,他認為一種顏色會喚起另一種相對的顏色,每種相對的顏色會在輪中相對,黃色需要紫色,橙色對應藍色,而黃加藍形成的綠色相對十分重要的 magenta 洋紅色 (當時還未有這個字),而六種顏色各有不同美學的特質,歸納於四種人類的認知,這樣去理解色彩,不是比牛頓那種枯燥地抽離的唯物觀更有美感嗎?

When the eye sees a colour it is immediately excited and it is its nature, spontaneously and of necessity, at once to produce another, which with the original colour, comprehends the whole chromatic scale. — Goethe, Theory of Colours

看完這些資料就會開始明白為何人智學的歌德館只用三種顏色(黃、靛藍和洋紅)作壁畫,未來有機會再寫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Theory_of_Colours

https://www.themarginalian.org/2012/08/17/goethe-theory-of-colours/

https://www.faena.com/aleph/goethes-fascinating-color-theory

Categories
Anthroposophy Biodynamic

歐洲之旅

終於完成歐洲之旅,參觀了在 Dornach 的歌德館、 Stuttgart 的人智學院 和 不同的BD農場,之後會整理好資料,逐一詳細介紹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回暖

臨近復活節天氣才開始真正回暖,趁霜害減少便把花苗定植到戶外,可能是天意安排,花園無法給我種在地上,而這邊的花盆又太貴,唯有勉強地把苗擠進去,但還有兩三種苗還未下呢

雖然在香港和台灣有不少人以人智學角度解說復活節或其他節日的意思,每星期讀 Dr. Steiner 的詩集,但在炎熱氣候的亞洲和在寒冷氣候的歐洲感受差別太大,就算文字如何演繹這些節日,可能理解到的只有腦袋而不是身體

舉個例子,以前太太常常問我,為何香港在秋冬季才容易種植,這是不是和外國不同?其實主要原因是香港沒有人(或很少很少人)種米,大部分農夫主要種能賣錢的外來蔬果,一定是作「反季種植」,變成秋冬才是種植外來種的旺季,而春夏就是種植本土種的淡季,人的節奏也反轉了,又如何理解這些外國的節日呢?

Categories
Biodynamic Farming

修剪時機

由亞熱帶的地區來到温帶地區,最大的分別是很多植物會落葉(Deciduous),由於落葉前植物會把養分運送回根部,所以落葉植物會對修剪的時間比常綠植物(Evergreen)更為敏感

幸好這邊對園藝的網上資訊比較多 (香港的氣候其實十分特別,所以很多網上的資訊也未必合適,栽種時機要依靠經驗實踐),所以也不難去理解。一般人由於未必實踐過有系統地耕種,所以大多不會為意去掌握耕種的時機,但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才能對植物有正面的幫助,特別是在這樣惡劣的氣候就更為重要

一般來說,修剪是按開花的時間來決定,冬季或春季開花的植物(如Harald老師所說,是在開上年的花),就可以等到晚夏或花後才修剪。而在夏季開花的植物,就應該在早春時或落葉後修剪。另外,如果植物比較易受霜害影響,就可以在三月尾四月頭才修剪,這樣對新芽比較好

而不同植物也有不同的開花特性,如薰衣草這些是在新枝條上開花的,就應修剪得比較多去刺激開花,而像繡球花這些在舊枝條開花的就應該修剪得比較少,詳情就可以查查這些網頁了解一下呢

P.S. 圖中是後院的藤蔓,到今年才知道是早春開花的呢

https://www.rhs.org.uk/advice/beginners-guide/pruning-plants/pruning-shrubs

https://www.rhs.org.uk/plants/types/shrubs/evergreen-pruning-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