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田中的垃圾時,其實也會了解田地的環境和植物,先好好計劃整理,之後才慢慢用打草機和犁田機處理也不遲,因為我都會預計頭半年主要種綠肥做堆肥養地。
田中有幾棵豆科植物沒有被帶走,我估計是木藍 (Indigofera),可能因為他們不夠本地馬藍那樣有噱頭要被「保育」。但不要緊,這些植物能留下來可能就是緣份,我也會好好照顧,況且歌德館用的藍色顏料就是用木藍來做,去年夏天參觀時我也想回到香港就種木藍了,現在不用特別去找,世事自有安排。
清理田中的垃圾時,其實也會了解田地的環境和植物,先好好計劃整理,之後才慢慢用打草機和犁田機處理也不遲,因為我都會預計頭半年主要種綠肥做堆肥養地。
田中有幾棵豆科植物沒有被帶走,我估計是木藍 (Indigofera),可能因為他們不夠本地馬藍那樣有噱頭要被「保育」。但不要緊,這些植物能留下來可能就是緣份,我也會好好照顧,況且歌德館用的藍色顏料就是用木藍來做,去年夏天參觀時我也想回到香港就種木藍了,現在不用特別去找,世事自有安排。
由於田裡所有共用的工具也被帶走了,基本上所有農具也要買回來,今天終於有時間整好新農具,由於爸爸做裝修,可以不用買如電鑽那些貴價的機器,但安裝木柄的手工就要自己來(請人安裝很貴的)。基本上所有農具也要自己安裝木柄,而我估計木柄要裝得穩裝得實就不能有虛位,今次買了木刻刀修整木柄才安裝,突然了解到華德福教育為何要做木工,因為這過程要耐心地感受和思考才成。
當然,有些農夫可能一行田也會開翻土機翻土而不拿起鋤頭鋤田,但以農具手工操作其實更能保護泥土結構,而且農夫也可以更能了解土地。就算翻土機開得有多慢,翻土機也會把泥土打散,而且香港主要用的小型翻土機「小牛」,其實所能翻的深度十分淺,而且每次翻的深度永遠在同一水平,久而久之泥土下層就會結板不透水,種的菜根部也只會在表層生長,如果下肥料更會積聚肥毒越種越差。
另外,田中有兩條鋼根像是已經留在這裡很多年了,這不單影響工作的方便,而且插在田裡也對人很危險,但竟然這麼多年一直沒有人會去處理,各人只顧種田收成,只是不斷利用而不是改善。最後挖了很深也不能把其實鋼根挖出來,唯有在底部鋸斷,起碼再不會對田間作業有影響。
鋤開泥土後更大的發現是竟然翻開不到20cm已經是結板的泥土,這就是只會用機翻土不懂鬆開泥土底層的結果。旁邊那田,以前在我耕種的三年裡,就是用人手一叉一叉逐呎把兩萬多呎鬆開(在香港是沒有機器做得到鬆開泥土底層),變得十分適合耕種,但現在又要繼續面對一塊板結的土地,心中暗問自己到底有什麼原因要花時間精力去繼續修復土地呢?為何不像其他人一樣只是利用?土地有問題就荒廢不去修復,只花時間種自己想種的不就成嗎?但我就是做不出來,當看見田地這樣不妥當,心只會想把環境改善,讓土地回復生命力,「療癒」一下土地。
最近有一套關於農場的電視劇集上映新的一季節目,主角是一位英國的著名汽車節目主持,身為百萬富翁他當然對農務一竅不通,面對農場運作上的難題引發出種種趣事,當作娛樂也是不錯。而對我來說節目最有價值的是那些傳統農業中的細節,當然對於一直有留意著農業的資訊的農夫,這些不會是新鮮事,但對大眾來說卻是大開眼界,可以讓大部分人了解更多農業的現實。
最近看到一個情節想特別分享一下,如果我問大家「你覺得在農場養的母牛有沒有牛角?」我相信大部分去過農場參觀的人也會發現農場裡的牛沒有角(連經典的黑白乳牛圖案其實也沒有角),但其實除了 Angus 安格斯牛天生沒有角之外,大部分牛也會長角的。
其實當小牛開始戒奶變成食草時,牠們的頭部就會開始長角,因為在人智學的理解牛角是可以幫助牛隻張力量反射回身體內幫助消化,因為草比奶難消化,所以要長出角來幫助消化,這樣就能把這兩件看似無關的事情合併一同來直接理解。不過現代的農場為了方便管理(因為牛有角就需要更大的牛棚 barn,而且更難「控制」),在小牛開始長角時就會給牠們脫角(dehorn)。雖然知道這事,但也是只能從這電視節目捕捉到這一刻才能了解業界的實際做法,而做法是直接用火燒死出角的位置,看見也覺得這方法原始和粗暴。不過如果去過 biodynamic 農場的人可能會發現,biodynamic 農場的牛會保留牛角的,因為有牛角幫助消化,一方面牛糞便更能分解來滋潤土壤,二來牛奶的品質也會更高,三來也不會引起傷害使動物自然生長,所以這個就是效率和品質的取捨。
另一方面,該節目有一節講述主持會見其他在該區的農夫,不約而同地每個農夫也艱苦經營,有一位更直接說自己沒法支薪給自己,因為現實是在英國的農場請工人是連最低工資也支付不到的。由於進口的食物價錢太低,以及大型超市壓低收購價,本地農夫根本難以競爭,所以農業式微的問題在高生活成本的發達國家很常見,因為當其他工作有更高薪酬時,為何要選擇財務回報極低、難以維生的務農作事業呢?所以如果當作事業來做,理性來分析是根本不會把金錢和時間投資在有機耕種上,反正如要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的話,世界上有千萬種投資有更好回報 (現時定期也有4%-5%回報)。因此,我們做 biodynamic 是興趣而不是一盤生意,未來我們開設的CSA計劃是希望用來推廣 biodynamic,以一種提升土地生命力的方法生產食物,使土地越種越好。而透過參與農務也能實實在在地實踐 biodynamic(不是只留在書本的層面上),希望參與者能理解生命的意義和人智學的智慧,而不是一個貴價的賣菜方式。
今日是 round 2 處理已經成為老鼠窩的儲物倉,雖然收田時儲物倉已經被處理過一次,但當中還有不少雜物,而且周圍都是老鼠的屎尿和惡臭。要清潔就先要把所有雜物搬出來處理(其實是拿去丟掉,因為所有物料也足滿老鼠的屎尿),但基本上每個籃或袋也是老鼠的安樂窩,拿起就有老鼠跑出來。情況之惡劣使人懷疑上手是怎樣「用」這塊田,因為從 Facebook 上的宣傳,他們表面上十分有熱情,而且我知道他們是拿了初創基金去發展城鄉永續生活,要把都市的人帶進鄉村,但實際上這塊田就是被像是被遺棄了一樣呢。
當然,對外他們可能說成是被人短期逼遷,但在我之前工作的三年時間裡,我都會定期檢查這個儲物室確保不會有老鼠入內,儲物室變成現在這情況,就會知道他們根本不明白什麼是「農夫」這個字的「真正意義」。
今天清潔時其實沒有太大憤怒,因為兩個星期前當他們把所有原本屬於這塊田的農具(鋤頭和耙)帶走「送」給其他人,全田留下的只是垃圾時,情緒一早也已經過去。說出這件事,不是要去投訴或者抹黑任何人,而是現時其實已經沒有人明白農夫工作的「神聖」,現時的文化只是把耕種當作一門生意,在香港,就把農場當成給城市人週末休閑場所,打咭拍照玩樂感受大自然。
農夫一詞,現代寫作 farmer,但在古代和聖經是叫作 husbandman,一個管理、照顧和養育土地的人。在聖經中耶蘇曾說 “My Father is the Husbandman.”,而他自己就是真葡萄樹 “the Vine of God’s planting.”,作為農夫不是只種種菜賺賺錢,而是要承擔管理土地的責任,耕田不只是用來休閑放鬆,而是希望這個使環境更加美好,這個就是農夫背後的神聖意義。當然,現代文化要商業化,要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要做形象宣傳 marketing,但如果不明白事物真正意義,到頭來也是只有空殼,人去樓空只剩下一個爛攤子而已。
今天還未處理好,要未來幾天再做,週末愉快!
終於租到田,可以繼續在香港耕種和實踐 biodynamic 農法,新租的這塊田其實就是我們以前種那塊田的旁邊,可能因為是同一地主是兄弟田,而且住在附近,所以也特別有感情
這田在最近這一兩年本來一直有人租來種藍草,雖然在我們回港後的這段時間也沒有特別見到有人來打理,但因為聽說還有租約,所以一直也沒有打算能租下這裡耕種,而是在其他地方找地耕種
但在兩個多星期前,突然從朋友的口中得知那班人會退租離開,可能這就是上天的安排,要我們好好照料這田地。當然,在耕田之前要先清潔那個充滿老鼠屎的儲物倉和上手租戶留下來滿田的垃圾和膠膜
而未來這田會以推廣和教育 biodynamic 農法為主要目的,有意實踐 biodynamic 農法的朋友可以留意我們的資訊,參加成為我們的 CSA 會員